English

首页 >>医院讯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扶贫香菇撑起“协作”伞

作 者:bianji发布时间:2020-07-24 10:55:54

天津日报 

7月17日上午,和往常一样,王冬梅正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忙碌着。“菇面直径3厘米到5.5厘米的是一等菇,5.5厘米到8厘米的是二等菇,8厘米以上的是三等菇……”王冬梅解释着分拣的要领,熟练地将香菇根据规格放在不同的箱子中。走出大棚,环视一圈不难发现,在这个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中,近九成的香菇大棚外都贴有“天津市河北区援建”的标识。

时间:2020年7月17日

地点: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

采访对象:园区工人王冬梅

王冬梅在采摘香菇

29岁的王冬梅是清水县白沙镇太石河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她的生活还是另外一番光景:丈夫在县城打零工,一天虽有120元的工钱,但收入极不稳定;王冬梅没有工作,又要照顾多病的婆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那时最难过的事,就是孩子想要个玩具,我却没钱买给他们。”

好在,去年婆婆的身体状态趋于平稳,为了多赚点钱,王冬梅的爱人决定去上海打工,更没想到的是,经人介绍,王冬梅也来到了食用菌示范园工作──生活一下子大变样。

“这里的工作非常适合我,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做到工作、家庭两边顾。如果上满1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如果上不满,至少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足够我们一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收入有了保障,王冬梅觉得轻松了不少。如今,大女儿已经快7岁了,到了爱美的年纪,有时吵着要买新衣服,王冬梅终于不用左右为难,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了。“总觉得孩子小时候有点亏欠她,现在日子没那么紧张了,她喜欢的就都买给她。”王冬梅满足地笑道。

说起生活上的变化,王冬梅指了指大棚上的标识:“多亏了天津市河北区对我们的帮助!”

园区负责人张伟介绍,园区以发展香菇产业为主,以灵芝、木耳、平菇等多菌种种植为辅,集菌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技能培训等为一体,分工厂化生产区、标准化种植区、仓储加工区、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总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2019年天津市河北区援建资金593.08万元,2020年天津市又提供帮扶资金1738.56万元。

“截至目前,我们已建成恒温库1座、食用菌种植大棚60座、烘干加工车间1530平方米,种植菌棒76万棒,生产各等级鲜香菇30万斤,销售收入67.17万元,干香菇销售收入71.96万元。”张伟骄傲地说。更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1900万元、日产3万棒菌棒的食用菌二期项目也于5月底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将形成集菌棒生产、养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跟随张伟在园区参观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就是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委派过来的食用菌技术人员岳迎建,已经在这里工作近两个月的他现在任基地技术总监。

说起园区最近的情况,岳迎建娓娓道来:“现在,这里的香菇是反季节栽培,是绝对的卖方市场,1斤的价格比平时能高出2到3元钱。前天一车就走了将近1000斤,明后天还有一车,估计要走1500多斤呢!西部地区虽然起步晚一些,但是,这里不仅有国家政策的引导,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食用菌产业在这里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什么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就是最生动的写照。在前方,岳迎建是天津派来帮扶的技术专家,而在大后方的天津,更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专业团队为园区的发展保驾护航。“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产品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6月1日,清水县和企业的一些领导来到了咱们天津农业科学院,就基地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等到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后,这样的交流肯定还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将成为这里的可靠支撑!” 岳迎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