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爱眼知识

眼科科普丨各年龄段护眼要点,一文说清!

作 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8-22 16:26:52

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包括了0至6岁学龄前、6至18岁儿童青少年期、18岁至40岁壮年期和40岁以上中年及老年期四个年龄段的眼健康管理,每个阶段的眼健康主要问题有很大不同,管理也各有侧重。

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做眼部检查是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基础,有利于尽早发现眼病尽早干预,避免视力受损、致盲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目前不合理使用电脑、手机等视频终端,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已经成为影响各年段人群眼健康的突出问题。建议各年龄段人群使用视频终端要遵守“20-20-20”原则,即看电子产品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至少20秒。此外还应注意不要在黑暗处看电子产品、不要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

 

6岁前:关注远视储备 重视弱视斜视筛查

6岁前儿童的眼健康重点是对眼睛先天性疾病和弱视、斜视等眼病的筛查以及近视预防。定期眼部筛查发现异常要遵医嘱到医院复检,一旦确诊弱视要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对于近视的预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0到6岁的孩子视力发育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这被称为“远视储备”。“远视储备”在新生儿约有600度至700度,到了4至5岁时有200至225度,6至7岁时有175至200度,这些“远视储备”的消耗速度决定了孩子是否过早发生近视。

因此0至6岁儿童的眼健康管理中一旦发现孩子“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照明、坐姿、用眼习惯等行为方式来干预,同时每6个月复查眼健康档案监测的各项内容。

 

18岁前:个性化屈光矫正 视功能异常及时训练

6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管理的重点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弱视、斜视,同时还伴有视功能异常等管理,其中近视防控是该年龄段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的眼健康管理对成年后的眼健康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已经对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并对他们分级管理,通常按近视程度分为五级:

一级管理:对视力正常的孩子进行近视预防和早期干预。

二级管理:对一般近视进行矫正,延缓近视进展。

三级管理:高危近视儿童、近视进展较快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眼健康状况,选择个性化矫正方案。

四级管理:对高度近视者进行管理,以预防及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症。

五级管理:对近视合并眼病者的管理,矫正近视要考虑相关疾病对视力的影响。

 

40岁前:视疲劳高发期 满足多场景多功能需求

视疲劳现已成为18至40岁青壮年人群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这个年龄段眼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视疲劳对中青年人来说,会加速视觉功能退化,导致眼睛过早出现老花。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症状轻微,经短暂的眼部休息后可得到恢复,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眼睛长期超负荷运转,视疲劳难以彻底治愈。

视疲劳与干眼症、结膜炎的症状相似,极易误诊。在明确判断视疲劳和给予干预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检查找到引起视疲劳的原因。视疲劳的干预以对因干预+对症干预为主。对因干预首先要消除原因,比如屈光不正需要个性化矫正、视功能障碍需要配合视觉训练。对症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有改善眼调节功能药物和人工泪液、睫状肌新麻痹药物和中药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雾视法、远眺法和晶体操等。

视疲劳的预防首先要有正确的屈光矫正,欠矫、过矫、散光不足都可能引起视疲劳。其次要有良好的用眼环境、用眼习惯和全身状态。用眼习惯遵循用眼“20-20-20”原则,并保持正确的视频终端使用姿势。适当放松精神心理、积极运动锻炼能保持良好的全身状态。

 

40岁后:进入老视管理 眼底眼病老花都要关注

40岁以后人眼功能逐渐衰退,老花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对视觉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40岁以后眼健康进入老视管理期,建议定期进行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在内的眼部体检,建立眼健康档案,实现眼部高发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户外活动要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伤害,日常要减少视频终端的使用时间,同时积极保持全身健康,远离糖尿病眼病。

 

 

本期专家 李丽华

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转自:健康天津